普法 | “点读机女孩”事件背后的这些法律问题
时间:2024-03-25

一场旧病,竟成了吸引流量的“密码”。连日来,罹患脑瘤接受手术的“点读机女孩”,因其多个账号发布病情“库存视频”深陷舆论漩涡。随着时间的推进,在“点读机女孩”母亲发声、官方调查、MCN机构致歉和网友的叹息声中,这一事件的关注已渐渐淡去。阅读量超2.2亿的话题和点赞量超80万的8个视频,是这场甚嚣尘上讨论留下的痕迹。在一场有反转的网络营销之后,无数网友除了无奈地说一句“骗我流量”外,对于发布“库存视频”的行为是否违法,当事人和MCN机构制造网络舆情的法律边界在何处,如何打断“流量至上”的产业链等问题引人深思。


翻“旧账”演新戏陷信任危机

“哪里不会点哪里,so easy!”因一则点读机广告,高君雨成为大众熟知的“点读机女孩”,一举一动备受关注。

图片

2月29日,高君雨个人账号在全网发布视频表示,自己患上罕见脑瘤,并录下了剃发的过程,还发文称“接下来就要手术了,大家等我的好消息”,并在3月1日、2日、3日、7日、8日、9日发布视频记录治疗经历。3月10日,高君雨账号发布视频称,“小雨发烧了,状态不稳定,又进了ICU”。

图片

高君雨的病情进展牵动着不少人的心,相关话题也屡次登上热搜。网友们纷纷接力祝福,希望高君雨挺过这一关。在此之际,却有消息称,手术早已顺利结束,围绕其病情公开的时间节点存在着诸多疑点。3月12日,杭州市余杭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了官方调查结果,经核实,相关视频为“库存视频”,系“MCN机构配以近期发生的文字描述发布到网络”。

图片

一时间,全网哗然。“小时候骗我买一个点读机,长大了骗我一颗善良的心。”“为了热度,消费大众的善良。生病是真的,手术是真的,那欺骗网友的心是不是也是真的?”众多质疑声,让高君雨口碑迅速反转。

图片


记者搜索发现,目前,高君雨账号中相关病情视频仍在,各平台账号普遍开启了“仅允许互关朋友评论”的保护功能,但转发、点赞功能不受影响。

图片

那么,在道德谴责之外,这种迟延发布病情、博取流量和关注的行为,是否违法?

“‘旧闻新炒’行为本质上属于虚假信息传播的一种类型。”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,“点读机女孩”在短视频中的记录虽为自己的真实经历,但未明确标注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,可能导致公众误解。

朱巍进一步指出,2023年7月10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的《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》明确指出,“自媒体”在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、视频的,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、地点等相关信息;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,不得断章取义、歪曲事实,不得以拼凑剪辑、合成伪造等方式,影响信息真实性。因此,该行为传播虚假信息,侵害了公众对真实信息的知情权,既浪费了网民的同情心,又污染了互联网生态环境。


账号由公司运营不是免责理由

3月11日,在官方调查结果发布前一日,高君雨妈妈通过社交平台对传言回应并澄清,称高君雨账号为签约公司运营,公司发布过程中,运营出现问题,造成网友误解,经与公司交涉决定停止发布相关视频。

图片

3月12日,在官方调查结果发布当日,高君雨所属的MCN机构杭州豁然开朗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发布一份致歉声明,称公司发布的最终视频配发文案中的时间表述出现严重纰漏,公司致歉并称在此过程中从未进行任何捐款、打赏等营利性的操作,公司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监督。

图片

目前,高君雨账号中的“豁然开朗MCN”认证已取消。

图片

但在澄清和致歉声明发布后,相关质疑并未停止,充斥着对高君雨及其母亲的炒作和虚假营销的指责。

对此,朱巍分析表示,在代运营账号这种商业合作模式之下,MCN机构对很多内容的产生与传播可能与原始账户实际所有人无关。但从外部来看,公众往往不清楚账号的实际控制者是谁,因此可能将责任归咎于账号注册者。

那么,在MCN机构代运营账号之下,“不作为”的账户实际所有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?

“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。”《法治日报》律师专家库成员告诉记者,如果MCN机构发布的内容是经过高君雨及其家属同意的,或者高君雨及家属事先不知情,但是在看到相关视频后仍采取默许纵容态度,可以认为当事人对于这个行为是明知且共同参与的,应当与MCN机构共同承担法律责任,构成犯罪的,则按照共犯论处;如果当事人不知情,则不承担法律责任,相关责任应由视频发布者承担,但是高君雨及家属知晓后,应第一时间公开解释说明、删除视频、消除影响,如有不应收取的款项应及时退还。


亟待规范“流量至上”

“奔驰车礼让救护车被罚款?营销号断章取义为App引流”“女骑手深夜哭诉车辆被盗,竟是自媒体人炒作”……近年来,不少消耗公众同情心,博眼球、抢流量的“旧闻新炒”和“卖惨”事件屡屡引发网络舆情。

图片


近年来,我国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“自媒体”乱象,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重要保障。中央网信办在部署开展2024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中指出,将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无底线博流量”专项行动,集中整治“自媒体”造热点蹭热点制造“信息陷阱”、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。

那么,如何治理骗取流量、频繁在网络制造舆论话题、蹭炒热点事件或“卖惨”的营销病灶?

朱巍建议,治理过程中,为实现“穿透监管”效果,需确保每个账号公开其背后的MCN机构,确保账号注册人、使用者和MCN机构均担责,并逐步完善互联网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。由平台对内容信用不好的用户和MCN机构等设置黑名单,进行限流乃至封禁,对内容信用好的用户和MCN机构等给予更多推流。此外,有必要进行跨平台信用联合监管。一旦出现问题,不仅账号本身要受到处罚和盈利限制,MCN机构及其相关账号也将成为责任主体,“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公平,并能让相关方意识到,他们不能简单地换号逃避责任”。

律师建议,要强化对网络虚假信息与恶意营销的监管,明确违法边界与责任,严惩网络炒作,提高违法成本。此外,应规范MCN机构行为,明确其职责,实施资质认证,并强化责任追究。还需要提升公众信息鉴别能力,识别网络谣言,培养理性看待网络炒作的现象。同时,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审核与奖惩机制,遏制虚假信息传播,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


来源 | 法治日报

图片来源网络